“行,我回去了找人给你打听去。”
——
玫瑰园旁边的商业广场初具规模,里面的商铺还没开始招商,但小区外和小区马路对面的店铺都很热闹,一年过去,这里的入住率已经很高了,小区下面的花园到处是人。
对门的陈光山和李红梅住了几天就觉得没劲了,他们几乎把兴市逛了一遍,还去峰区旅游了,但他们嫌住市里烦。
倒不是因为住市里买什么都得出到小区外,而是陈明发两口子经常带孩子过来。这孩子好几个月大了,之前李红梅说要去给他们带孩子,他们没要,而是让孩子外婆来带。现在不知道这两口子抽什么疯,竟然控诉起李红梅当奶奶的不帮忙带孩子。
糟心玩意。
陈霖一看,新家住了,市区逛了,体检也做了,就叫上陈明生一家回富华村去了。
回来一躺在后院的躺椅上晒太阳,陈霖开始认同阿公“房子接地气才舒服”的说法。
姑婆那还没找到合适的保姆人选,陈霖和陈明生就先买到了商铺,多亏了二表叔牵线帮忙介绍的,都是在老市区。陈明生买了个上下两层的,花了三十万。陈霖则是买了邻着的两个单层的门面,面积要大一些,花了三十五万。
过户好之后,他们就把商铺门面贴上招租广告。
分到的五十万就这么去了大半,陈霖银行里还有二十三万的存款,她还看上了一个门面,但价格谈不拢,于是就把钱给省了下来。
今年过年,他俩十分低调,不打算多买一辆车,也没和别人说在市里买了商铺门面。别人一问,就说明年要种五十亩的猕猴桃。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个新水果,而且起码得三年才能结果,相对于红心火龙果来说,收益慢。
年底陈霖跟着去镇上开了一次会,有个两个村搞鱼塘养殖提高了村民收入被大力表扬,还有个村子正在种大红袍橘子,目前和富华村一样还没有收益。很多村子都没什么新意,他们的村干部或村委干部也不着急,年轻人都往外跑,剩下些年纪大的能保证村里的地种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小盘江村委今年出了大风头,富华村更是备受关注。陈光山交上去整整三页纸的计划书,于是她和陈光山开完会后就被姚书记留下来谈话了。
大家都知道发展旅游业的好处,现在富华村正在往这一方向探索,如果真的搞好了,那就能带着兴安镇发展起来,所以姚书记对富华村格外关注。
他们可真是全靠自己努力,镇上能帮的几乎没有,拨款是不可能的,到处都要花钱,富华村眼看着明年要有一笔收益进账,能自力更生的先自力更生。也不对,能帮他们把各种手续的流程加快。
常书记身上任务也不少,底下十几条村,不能只看着富华村起来不管别的,这容易出问题。
所以,陈光山叹了声气,正摸出一根烟要点上,被陈霖瞟了一眼,就把烟给别到了耳朵上,学着陈霖叉腰大声叹气。
这方法还挺管用,多叹几声,心口堵着的那口气瞬间就消了大半。
“你说,明年要是建了酒店、商铺,没人来那得多亏。”
“亏啥啊,明年卖火龙果的钱拿一半的钱出来都够用了,把地规划出来,承包出去给他们自己建啊,咱们就收钱。把花花草草树木都给种起来,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建,上山的路得修,一年年的来,又不是一下子砸几百万下去。”
“再说,咱们村也没几百万啊。”
陈霖抛了下车钥匙,“先把村头规划出来的地给转成商业用地,咱回去准备材料,完了就开会让大家报名。把心放肚子里吧,叔。”
“什么叔啊,我是你伯!没大没小。”
富华村的几个村干部办事很靠谱,尤其是谢海燕,多年来雷厉风行的性格一点没变,往镇上跑了两趟就把事情办好了。
开了会,给村里人都讲了承租这些地要多少钱,开店得办什么证件走什么流程,一样样的都打印出来贴了出来。
村里这几天,除了挖莲藕、捞鱼的热闹,就是几家凑一堆互相打听,“你家要开店不?”
最先报名的是陈明生和张二伯、李二牛,一个要建个酒店,一个要开个饭店,还有一个要开个超市。陈霖拖了几天才去报名,弄了个奶茶店。
钱金花被人问起时,谦虚道:“什么超市啊,就是个大一点的小卖部。”
“奶茶店是什么店?奶粉和茶叶弄出来的饮料?”众人不解。
五堂叔陈光耀出来得瑟,“奶茶啊,大城市里很火的,珍珠奶茶、烧仙草,人家都排着队买。我喝过,甜滋滋的,味道还行。”
然后,陈光耀来找陈霖,“你啥时候学会做奶茶的?专门去学过?”
陈霖微微一笑,“我还不会,但是我可以请人。”
省城那里已经有人搞加盟店了,上次去市里住,她也看到市区有一个门面正在装修,店牌都挂出来了,就是做的奶茶店。
陈光耀朝她竖大拇指,“有眼力!”
没一会儿,陈光耀左右看看,拉着陈霖到一旁,低声问:“你给叔出个主意,你说我回来开个蛋糕店怎么样?”
<a href="" title="二十来岁" target="_blank">二十来岁